殼型鑄造法介紹
殼型鑄件工藝是將制好的殼型放入桶中,在桶的周圍添補鋼丸以加固殼型,然后澆注鐵液的一種鍛造方式。鑄件是靠鋼丸來冷卻的,冷卻速率較快,透氣性好,鋼丸收受接管性好,裝備投資小,模具耗損慢,模具變動輕易。殼型填鋼丸工藝出產流程如圖2所示。
覆砂鐵型鍛造是在金屬型( 稱為鐵型)內腔覆上一薄層型砂而構成鑄型的一種鍛造工藝,是由金屬型鍛造和殼型鍛造演變而來的,因此兼有金屬型鍛造和殼型鍛造的長處,降服了金屬型鑄件易發(fā)生白口構造的缺點。德國、前蘇聯(lián)等國于20世紀60年月前后起頭把覆砂鐵型鍛造利用于鍛造出產,首要用于出產球鐵曲軸、剎車轂、剎車盤、缸套、炸彈殼、坦克履帶和機電底座等(30余種鑄件。我國對覆砂鐵型鍛造的利用性研討始于29世紀70年月初至1979年,浙江省電機設想研討院和永康拖沓機廠等單元協(xié)作,初次將該工藝用于S195曲軸鑄件的批量鍛造出產,并在出產六缸曲軸中取得了勝利。覆砂鐵型鍛造工藝的明顯特性是能夠操縱覆砂層厚度和鐵型厚度的轉變,既能夠到達引出鍛造熱節(jié)、形成挨次凝固狀況、集合補縮的目標;也能夠形成同時凝固前提,操縱球鐵石墨化收縮、鐵型剛度高的特性,充實操縱球鐵石墨化收縮而使鑄件發(fā)生自補縮,實現(xiàn)無冒口鍛造,因而,覆砂鐵型鍛造的關頭是:應按照分歧的鑄件壁厚來挑選適合的鐵型厚度和覆砂層厚度,以獲得所需的冷卻速率。今朝,天下已有近百家企業(yè)利用了鐵型覆砂鍛造工藝出產球鐵曲軸、凸輪軸、均衡軸、耐壓閥體、缸套,耐磨齒盤等30余種鑄件。今朝,覆砂鐵型工藝存在題目是:工裝造價較高,且點竄比力堅苦;鐵型通用題目較難明決;出產線的機器化和主動化程度尚不高。覆砂鐵型工藝的出產流程。
殼厚對包管鑄件材質平均性很主要,因而對模具布局和模具制造精度要求很高。對無砂箱不填鋼丸工藝,因為殼型要接受高溫鐵液的感化,因而殼型殼厚應較厚一些。